十地經論序

大乘論·第1187部

十地經論十二卷

天親菩薩造元魏三藏法師菩提流支奉詔譯

目录
1	十地經論序
2	十地經論卷第一
2.1	初歡喜地第一之一
3	十地經論卷第二
3.1	初歡喜地第一之二
4	十地經論卷第三
4.1	初歡喜地第一之三
5	十地經論卷第四
5.1	離垢地第二
6	十地經論卷第五
6.1	明地第三
7	十地經論卷第六
7.1	焰地第四
8	十地經論卷第七
8.1	難勝地第五
9	十地經論卷第八
9.1	現前地第六
10	十地經論卷第九
10.1	遠行地第七
11	十地經論卷第十
11.1	不動地第八
12	十地經論卷第十一
12.1	善慧地第九
13	十地經論卷第十二
13.1	法云地第十

十地經論序
  侍中崔光撰

十地經者。蓋是神覺之玄苑。靈慧之妙宅。億善之基輿。萬度之綱統。理包群藏之秘。義冠眾典之奧。積漸心行。窮忍學之源。崇廣住德。極道慧之府。所以厚集肇慮。朗成圓種。離怖首念。赫爲雷威。其爲教也。微密精遠。究淨照之宗。融冶瑩練。盡性靈之妙。自寂場啟旭。固林輟暉。雖復聖訓充感。金言滿世。而淵猷沖賾。莫不網羅於其中矣。至於光宣真軌。融暢玄門。始自信仁。終泯空寂。因果既周。化業彌顯。默耀大方。影煥八極。豈直日月麗天。洞燭千象。溟壑帶地。混納百川而已哉。既理富瀛岳。局言靡測。廓明洪旨。寔系淵儒。北天竺大士。婆藪槃豆。魏云天親。挺高悟於像運。拔英規於季俗。故能徽蹤馬鳴。繼跡龍樹。每恨此經文約而義豐。言邇而旨遠。乃超然遐慨。邈爾悠想。慕釋迦之餘范。追剛藏之遺軌。誠復歲踰五百。處非六天。人梵乖遼。正像差迥。而妙契寰中。神協靡外。通法貫玄。莫愧往烈。遂乃准傍大宗。爰制茲論。發趣精微。根由睿哲。旨奧音殊。宣譯俟賢固以義囑中興。時憑聖代。大魏皇帝。俊神天凝。玄情漢遠。揚治風於宇縣之外。敷道化於千載之下。每以佛經爲游心之場。釋典爲棲照之囿。搜隱訪缺。務乎昭揚。有教必申。無籍不備。以永平元年歲次玄枵四月上日。命三藏法師北天竺菩提留支。魏云道希。中天竺勒那摩提。魏云寶意。及傳譯沙門。北天竺伏陀扇多。並義學緇儒一十餘人。在太極紫庭。譯出斯論十有餘卷。斯二三藏並以邁俗之量。高步道門。群藏淵部。罔不研攬。善會地情。妙盡論旨。皆手執梵文。口自敷唱。片辭只說。辯詣蔑遺。於時皇上。親紆玄藻。飛翰輪首。臣僚僧徒毗贊下風。四年首夏。翻譯周訖。洋洋斖斖。莫得其門。義富趣玄。孰云窺測。剛藏妙說。更興於像世。天親玄旨。再光於季運。忝廁末筵。敢竊只記。